“牛头对马面,金鸡对桫椤,四眼井对着温水河”。这首民谣是光化县老县城四围地标之高度概括。据《光化县志》载,县城北去五里,屹立着云台山,又名牛头山;城南五里,座落着马窟山,又名马头山,现为百花山。云台马窟两山翘首相望。城东五里有“金鸡冢”,传说为金鸡出没之地,城西禹王庙庙生名树桫椤,金鸡桫椤两相和 。庙南二里许即为温水河。民谣传颂一语道尽光化县老县城地势地形地貌。
(资料图片)
金鸡对桫椤。古树佳木深藏禹王庙,庙堂幽深处,月夜桫椤明。
提及禹王庙,明正德光化县志如是记载:禹王庙在县北三里,洪武间陈聪建。又据清光绪光化县志载:禹王庙县治西三里,本祀夏禹王故名禹王庙。禹王庙供奉大禹,大禹治水功盖日月,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家喻户晓。大禹治水,正是心系天下苍生,公而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写照。
老河口因位居汉水故道而得名。江河淮汉系华夏四大水系,汉水位列其中。有史以来,汉水洪水泛滥,势如猛兽,光化县生灵屡遭涂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水而困感念大禹治水的老河口人遂于明洪武开国年间由光化县知县陈聪选址布局筹建拨款,遂于县城之西关,即今西关奇石文创园之西南,兴建禹王庙。
有明以降,禹王庙屹立光化县之西关,已历六百一十余年,惜乎人工毁于1982年。如今只剩高台遗址、千年古井及桫椤夜月碑。据西关村耄耋老会计杜未来老人回忆,禹王庙为一座四合院,坐南朝北,青砖古瓦,前后院各五间,偏房六间,陈列东西。后院居中供奉大禹神像,两侧有神兵神像,治水雕塑传说,前院西南一隅有桫椤夜月碑刻。碑刻尚在,现存市文博馆,其上碑文云:此光化八景之一,咸丰六年,树毁于红巾贼,住持王志璞,恐古迹湮没,因志石以垂后云,邑人刘邦翰书。
“古树桫椤何处寻,赞阳城畔绿森森。清时见影疑分玉,良夜窥光若散金。积雪岂能调老干,骄阳不为改重荫。非因人世栽培功,自得乾坤造化心”。这首古诗即为桫椤夜月之写真。庙前西南有古井一口,名莲花井。井水暗通汉江,冬暖夏凉,甘甜可口,经年不竭。如今千年古井尚存,村民一直沿用至庙毁之日方始填井。
史载禹王庙一度香火旺盛,盖因逐水而居的老河口人思念大禹治水功高日月,又因西关地处江汉河南诸香客居士进香观光武当山之要冲门户。是时驻足禹王庙歇脚吃斋,诵经参禅,一时暮鼓晨钟响彻汉江两岸。往昔汉江鼓帆,商贾辐辏,喧闹寂莫,战乱频仍,乱而至治,期盼华夏复兴,禹王庙静默守望,一一见证。
西关乡民口碑相传,禹王庙前世传奇而多艰。其庙中天生桫椤树,自然生成酂阳古八景---桫椤夜月。桫椤古树婆娑参天,实属名贵物种,枝干入药颇具神效。县志载:桫椤树在城北,荆襄无是树。其大树十围,树干奇古多皴皮参差,子径寸许,树内时有赤水渗出。其干剖面呈太极图形,可入药,疗百病,实属奇古,价值连城。
惜乎佳木古树于晚清遭红巾匪变被拦腰砍断。庙方遂将树干做成神柜置于庙中,直至1982年庙宇被毁,有村民将此神柜收藏,刮下柜皮碎木莜,以作民间单方。当地大人小孩偶有头痛脑热,熬水煎服,一喝就好。八年抗战,李宗仁司令长官驻跸老河口。征用禹王庙,以作战备油库曾派一连驻军守备。解放后,县政府破除迷信,拆除禹王庙神像,分予农户居住。惜乎庙堂阴森潮湿,院内又多蛇,上下盘旋,乡民恐惧,不敢久居。集体只好收回,权作临时盐库,并设立学校,用于教师居住扫盲培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光化公社西关管理区曾在庙中临时办公,长达两年之久。直至1982年县市分家,筹建光化总支,随一举拆毁禹王庙。据说,拆庙之时,曾有武装干事于庙中鸣枪壮胆,以镇邪气。拆下来的青砖古木旧料由总支新建取材所需。物去人非,如今只剩得一口千年古井,庙迹高台遗址一处,苍烟落照风过树梢。
据《陕西老年报》1998年5月25日刊载: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原禹王庙正厅榆木大梁上,有一首用松墨草书的《夏至九九歌》内容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禹王庙宇无觅处,高台遗址向晚风。物换星移几度秋。市政协委员、老河口乡贤、西关奇石博物馆馆长刘小群致力于打造美丽西关村,梦里依稀禹王庙。近年来,他梦牵萦绕着手挖掘禹王庙历史文化,藉此振兴美丽乡村。曾几何时,他多次邀请市政协文史委及地方权威人士实地勘察遗址,遍访乡民遗老,夜阑秉烛,坐谈走访,寻觅禹王庙之前世过往,意欲修复其今生,复原禹王功德之身,传承大禹治水精神。反复勘察多方考证,考古定址禹王庙遗址于西关奇石文创园之西南一隅。
欣逢盛世,乡村振兴。岁在壬寅,光化办事处书记杨海成听闻禹王庙一事,十分震撼。杨书记高度重视辖区文物遗址保护,是以特意委派刘小群深入挖掘禹王庙历史文化积淀,发扬大禹精神,要让古庙与奇石相映生辉,扮靓美丽乡村。刘小群乐此不疲不遗余力。是以在炎炎夏日邀请文史委员及考古爱好者崔生田、李敦彦、安卫东、张学新、王建兵诸君,由本村退休教师李德平引领向导,实地勘察遗址。并夜邀西关村82岁老人刘立昌于民俗博物馆掌灯夜谈,寻觅禹王庙之前世记忆过往传奇。
遗址敲定,刘小群勇于践行。2022年深秋,他自费请来民工,动用挖掘机,在禹王庙遗址前首次清理出千年古井,并修葺一新,又于出口标示桫椤夜月古景及禹王庙遗址所在,并重立桫椤夜月碑,且刻碑记事,不忘大禹治水之功。更有人文设想,以庙中桫椤夜月旧景为依托,在禹王庙遗址上修建赞阳古八景碑刻,藉此乡村振兴,薪火传承,使大禹精神在老河口梨花湖畔汉水之滨熠熠生辉。
庙台遗址今犹在,不忘大禹治水功。让公而忘私,情牵天下苍生且泽被后世之大禹精神永驻老河口,走进西关奇石村,融合乡村振兴,这就是禹王庙的前世今生。(王建兵文)
关键词: